过去六个月,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摇摆不定。他声称自己能在 24 小时内结束战争,却又在提及与俄罗斯谈判时威胁要切断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;而过去一周,他又重新展现出支持乌克兰的姿态。
他这种引人注目的 “转向” 政策,充满了模糊性、戏剧性与玩世不恭。不过,这也为乌克兰及其支持者开辟了一条稳定自身日益衰弱地位的路径 —— 他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会。
特朗普起初称普京为 “天才”,同时将战争归咎于乌克兰,并在国际媒体面前羞辱乌克兰总统。
但他在 7 月 14 日与北约会晤后提出的新立场,却与此前截然不同:
首先,他表示对俄罗斯领导人感到 “失望”—— 后者无视他的和平呼吁,不仅向乌克兰增兵,还向乌克兰城市发射导弹;
其次,他提出将给俄罗斯 50 天时间结束战争,否则将对其实施经济惩罚,且美国会对任何购买俄罗斯出口产品(主要是石油)的国家征收二级关税;最后,美国将恢复向乌克兰运送武器。
如何看待特朗普这 180 度的立场转变?
他的反复无常显而易见:仅一天后,他就收回了部分言论。“我不站在任何一方,” 他在 7 月 15 日表态。
此前,他看似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腹地发动袭击,但随后又告知泽连斯基不要袭击莫斯科,还表示不倾向于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。
他威胁征收 “严厉” 二级关税的言论同样站不住脚。理论上,他可以实施制裁以减少俄罗斯的出口收入,且不对油价造成太大影响;但如果制裁严厉到足以切断克里姆林宫的能源出口,油价必将飙升,进而引发特朗普可能无法容忍的通胀冲击。
俄罗斯石油出口的最大买家是中国(占 47%)和印度(占 38%),而特朗普正与印度进行谈判。值得注意的是,投资者并不相信特朗普的边缘政策 —— 在他威胁要切断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后,油价反而下跌了。
不过,美国新立场中仍有一个有价值的要素:武器流通。与乔・拜登政府直接向乌克兰提供美国武器的方式不同,特朗普希望欧洲各国政府自行购买武器并捐赠给乌克兰。
他的逻辑带着功利色彩,称这会是一笔 “好生意”。
尽管如此,通过为这类武器买单,欧洲确实可以填补当前的军事缺口。虽然并非所有欧洲领导人都热衷于这一方案,但他们可以通过动用冻结的俄罗斯国有资产来分摊成本。
例如,德国已表示将购买能为乌克兰提供防空能力的 “爱国者” 导弹发射装置。
然而,依赖特朗普的言辞意味着这项新安排并不可靠。
同时,生产瓶颈也带来了现实问题 —— 即便美国愿意、欧洲准备好开支票,部分武器也可能因产能不足而短缺。但这至少能为欧洲争取时间,推动其提升从炮弹到卫星等各类武器的产量;也能让乌克兰有机会探索新方法以防范俄罗斯对平民的袭击,比如通过防御无人机抵御空袭。
若乌克兰能找到保护城市免受空袭的办法,俄罗斯可能将陷入一场消耗战。
归根结底,特朗普 “快速达成和平协议” 的设想已被证明不切实际,近乎痴人说梦。尽管特朗普的言论缺乏稳定性,但乌克兰和欧洲却不得不抓住这个机会,建立一套无需依赖美国总统一日一议就能自主运作的机制。
利鸿网配资,大发配资,平台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